(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2分) 
(1)、相与步于中庭:                              (1分)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分)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分)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分) 
                               
16、试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14、(2分) 
(1)、(1分)共同、一起。 
(2)、(1分)清闲的人。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2分) 
(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松柏的影子。 
(2)、(2分)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6、(3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 
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意思表达得当即可) 
17、(3分) 
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面对挫折的豁达都包含其中。 
(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