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5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17  | 
 
 
   
 
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  舵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        教化竹蔑焚香澜沧贿赂蕨菜竹签祭佛  
2、解释词语。  
心驰神往:心神飞  
斑斓:灿烂多彩。  
善男信女:佛教用\'  
教化:教育感化。  
戏嬉:游戏;玩耍。  
妖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贿赂: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  
二、导入  
 1、西双版纳介绍  
    酉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是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2、作者简介  
    李舵,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四、学习课文,掌握内容  
    提问: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  
    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  
    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悠悠野象谷\'。  
    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第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  
    第四部分\'妩媚傣寨水\'。  
    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这部分由3段组成。第1段写打谷子,第2段写泼水节,第3段写水中嬉戏。  
    第五部分\'笑对生与死\'。  
    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共有4段文字。第1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第2段写民族风情--- 修行与还俗。第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第4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五、小结  
    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可写的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了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的印象。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每个小标题具有概括性、准确性、鲜明性、得体性的特点。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美丽\'二字。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化(          )竹蔑(          )贿赂(          )焚香(          )  
    侵袭(          )铰杀(          )狼狈(          )妖媚(          )  
    二、填写词语。  
    1•这次,我终于(          )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  
(          )热带雨林,(          )澜沧碧水,(          )傣家竹楼,(          )  
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          )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  
    2•眼前跳动的身影,(          )出生的力量和活力,人们(          ,  
地享受着生之(          ),全然忘却了死亡的阴影  \'或许,生死只在一  
念之间,正是因为有死的(          ),生的欢乐才如此(          ),生的片  
段才如此(          )!  
    三、填写量词。  
    一(          )橘园      一(          )小河      一(          )饭菜  
    一(          )竹楼      一(          )孔雀      一(          )帐篷  
    一(          )阳光      一(          )塑像      一(\'         )风情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示例「  
    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虽野象难得一见,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傣族收获谷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一擂精心创作的男女打谷子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的妖媚风情画。傣族人骂信佛教,每个男孩都要出家,然后还俗,这使他们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总之,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着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它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的风景名胜区。如果有机会,你可一定要去西双版纳饱餐那里的秀色啊!  
    二、品味语言  
    探究:从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讲一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吗?  
    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包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捶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活像一尊塑像\'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2、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男人\'粗粗打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粗一细,先粗后细,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简裙,\'手中挥舞着木锤\',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这个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这幅风情画十分喜爱和赞赏的感情。  
  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  
    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明确:  
    \'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风情画的对照。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  
    四、小结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并作分析。  
1、比喻:  
2、拟人,  
二、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法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三、课文介绍了西双版纳的哪些自然景观?哪些人文景观?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